新闻动态
中关村校区民商法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三次线上读书会
2020年11月9日,我院中关村校区2018级和2019级部分民商法专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线上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大家分享了近期自主阅读的书籍,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讨论。
2018级法律硕士李欣蔚同学近期阅读了美国艾伦·德肖维茨的《你的权利从哪里来》和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此次主要分享了《你的权利从哪里来》,本书中作者强调的权利,是right,是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而非权力power,后者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所以,从书名上,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本讲人权而非纯政治书,讨论的是与政府有关的个人权利。权利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权利的来源决定了权利的地位与内容。这本书可谓作者一生著作的缩影,本书的观点,简单而言就是:我们的权利即不来自上帝,也不来自自然,而是源于人类所经历的恶行,是为了人类不再受过往恶行的伤害,是获得公平与自由的斗争过程——Rights from Wrongs。权利来自于经验,随经验而变化。权利是避免恶行的斗争过程,只要恶行还在,权利的斗争就永远没有获胜的一天;恶行永在,因此权利长存、作者最后写道:权利是人类得享安全的惟一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点,权利也需要人类倍加珍视和维护。为权利而斗争,权利才能永存!
2019级法律硕士訾政同学近期阅读了王怡的《不服从的江湖》和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并主要分享了前一本书。这本书从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外文学、朋友闲谈等诸多方面对客观世界进行形而上的阐释,颇有新意,特立独行。事实上,通过作者的引导,可以发现并非我们可以用法律思维理解万事万物,而是法律本就是从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中总结凝练出来的,所以即使在看似“无法无天”的江湖之远,实际上仍然面临着与法制社会相同的问题,比如刑讯逼供,比如对正邪善恶标准的追问和思考,比如对裁判与处罚威权之来源及合法性的质疑等等。作者认为江湖永恒的主题如寻父、复仇、锄奸、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实际上都是一种私力救济的本能反应,而“侠为法禁”恰恰是因为“法治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减少和消除私力救济,并将善恶恩仇纳入一个看得见的诉讼程序当中”,江湖已随着法制的发展淡出历史舞台,但对正义的追问与追求还将继续进行。
2019级法律硕士袁杨同学近期阅读了苏力老师的《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和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此次主要分享了《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本书中以九个典型案例引入不同的章节,从法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典型案例。从容易被人民,甚至是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想当然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苏力老师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断是非这个路径,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不同的利益驱动,对案件的判断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更生动更开放的案例分析,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对典型案例有了更加不同的新的认识。在探讨个人自由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中,以肖志军签拒绝手术事件这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医院如果强制做手术会面临的后果和风险,区分了拒绝签署手术同意单和签署拒绝手术这两者的区别对医院责任以及后续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人自由包括对生命的决定权。
2019级法律硕士张晨同学近期阅读了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和王人博《你看我说》,并主要分享了前一本书。这是一个书店和一个鳏夫的故事。性格孤僻的主人公A.J.费克里,独自经营小岛上的一家书店。两岁的小玛雅在一个意外的机会闯入费克里的生活,给费克里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转机,让他变得温柔、善良,甚至让他重新获得爱情。这本书表达了爱与被爱的力量,正是由于结识了小玛雅,费克里对他悉心的照顾也改变了他自己,开始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生意也越做越好。也许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失去和获得中延续下去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幸与悲哀,也经常会出现低谷,但也总是会出现很多美好的事情,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或者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也许可以拯救孤独绝境的我们。
2019级法律硕士卓志旭同学近期阅读了袁哲生的《送行》和张平《网络法评论》第21卷。此次主要分享了《送行》。本书是袁哲生的纪念文集。在书中袁哲生写了月台上的铝皮灯罩、黄色的导盲砖、泛着铁褐色锈渍的枕木,这些自外于人的存在以及火车开到台北,大儿子离去,开到基隆,父亲登船,小儿子坐火车回寄宿学校等生活场景。作者的叙事任务看似杂乱,但其本意不在于交代故事,而是讲述人的处境。于作者来说,“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说再见。”送行是一种行为,一个短篇,一部文集,一种纪念。二字形成生命的整体象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平淡中见深刻。
2019级法学硕士成姗同学近期阅读了陈昶屹老师的《网络人格权侵权责任研究》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并就后一本书进行了分享。该书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两双胞胎兄弟由于妹妹在新婚之夜被送回而扬言杀掉新郎,张扬的两兄弟希望被阻止而大肆宣扬,结果受害人由于巧合出现在他们面前,悲剧继而发生。作者的笔力深厚,采用类似侦探小说的形式,并不以简单的顺序描写,而是层层铺垫辅以细节和线索,最终结局出乎读者意料。这本书聚焦于男权社会里女性的权益和地位的探讨,通过男性掌握话语权的父系社会里,对女性的歧视与迫害、对女性权益的压榨的描写,讽刺了社会现状,同时作者表达了深深的宿命感与巧合,是一部优秀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2019级法学硕士杨恬同学近期阅读了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罗纳德·德沃金的《法律帝国》。此次主要分享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作者塔拉的一本自传。讲述了教育对她人生的重塑,让她从一个十七岁前从未受过教育的山区孩子蜕变成为世界知名大学剑桥的博士。本书根据作者人生阶段的重大转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塔拉十七岁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山区,这段时期的塔拉还完全生活在父亲构筑的世界中。第二部分,杨百翰的大学生活。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教育。塔拉也开始反思自己既往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剑桥大学,构造自我的世界。塔拉在这段时期经历着自己人生的最痛苦。她希望在父母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最终却带来了与家庭割裂的悲痛。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在近几年来被热议。而一个人究竟能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塔拉应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只要你愿意选择去寻找新的世界,你就可以不断地发现自己并找到自我。就像塔拉找到教育,接受教育并最终受益于教育。
其实,阅读也是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阅读,让我们在发现自我、创造自我、找到自我的过程中打破桎梏、重构人生,阅读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事物和经历,最终看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