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疫情期间第九次读书会

  2020年6月19日晚上7点,2019级部分民商法专业的研究生同学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了本学期疫情期间的第九次读书会。此次读书会,同学们除了分享自己近来阅读的书籍以外,还对民法典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9级法学硕士成珊近期阅读了2019级法学硕士成珊分享了王利明教授的《物权法研究》和《合同法研究(第一卷)》。此次主要就后一本书进行了分享。这两本书读下来能够感受到内容的全面、客观性,很多概念和制度都用了比较法的方法对比了多国法律,包括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国家和其他国家,让读者能够比较全面了解一些法条,对一些法条进行了溯源。印象较为深刻的观点,首先是作者介绍了合同法与物权法的联系,合同法和物权法都属于财产法,他们都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但物权法主要调整的静态的财产占有关系,对于动态的财产关系的保护和调整任务主要是由债权法尤其是合同法完成的。物权法和合同法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对社会发挥完好的调整作用。第二,关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合同法的挑战。作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财产法上,虚拟财产的出现在民法上成为新型课题。这启发了我,对于像是比特币等新兴的数据财产,对于其交易契约的保护在合同法领域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三,作者介绍了履行治愈规则这一之前没注意到的规定,当事人的事后履行行为通过第36条、37条的规定也认为是有效的合同,体现了《合同法》鼓励交易的思想。

 

  2019级法学硕士杨恬近期阅读了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和斯台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并主要分享了《法律与宗教》一书。这本书中主要是通过对法律与宗教的人类学把握、历史上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宗教中蕴含的法律方面、法律与宗教的死亡与再生的末世学角度,论述了法律与宗教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批判了现代人对法律与宗教关系认识的片面化。作者在书中做出了提问,即:“那种不能让公众信服法律但能激发他们遵从法律的普遍意愿是什么?为什么个体要遵守与其利益相悖的规则?”对于这一问题,作者批驳了工具论者提出的“民众因害怕制裁而信服法律”的说法,并且再一次明确提出法律的说服要求诸民众在超验意义上对正义的信仰。这也就是本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为只有这种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终极目的之关怀的广泛意义上的法律,才可能上升至信仰的高度。

 

  2019级法律硕士訾政同学近期阅读了王利明教授的《物权法研究》和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并主要分享了《物权法研究》。王利明教授在书中提到:“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既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又发挥了鼓励人民群众创造和积累财富的重要作用,是“民法典的核心内容”。物权法总论一编主要对物权、物权法的相关概念、内容和原则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其中王利明教授对于物权和财产权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也很有启发意义,主要从大陆和英美两大法系中财产权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大陆法系中财产权一般为以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为客体的权利,包括合同权利,而英美法系中财产权一般为对有体物的绝对支配的权利,不包括合同权利这一类法律拟制权利,王利明教授与我国大多数学者一样基本采纳大陆法系的财产权概念,认为财产权本身是指权利标的具有财产上的价值的权利,与人身权相对应,范围十分广泛,而物权是财产权的一种,两者关系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到物权法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是由物权这一权利的重要性决定的,具体体现在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与生命权、自由权是宪法所明确保护的三大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之一。

 

  2019级法律硕士张晨同学近期阅读了本杰明·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和麦家的《人生海海》。并主要分享《司法过程的性质》。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法学家卡多佐,他从纽约最高院的法官,到纽约上诉法院的首席法官,后来又担任了联邦最高院大法官。很多学者都评价他在任职期间静悄悄的完成了普通法的革命。本文是作者在耶鲁大学演讲的演讲稿,是对他多年担任法官的总结,非常有价值。该书共分为四讲:第一讲“引论、哲学方法”;第二讲“历史、传统和社会学的方法”;第三讲“社会学方法、法官作为立法者”;第四讲“遵循先例、司法过程中的下意识因素、结语”。该书是卡多佐对自己多年担任法官的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美国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的一个系统的理论化阐述。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司法判决形成过程的全景及其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法官审理案件中如何被选择、平衡和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司法过程的实质就是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创造法律的过程。

 

  2019级法律硕士袁杨同学近期阅读了记者李幺傻的《暗访十年·大结局》和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此次主要就前一本书进行了分享。这本书是作者暗访十年系列的最后一本。作者以偶遇初中同学七子为开头,讲述了老家黑帮头目洪哥及其团体发展、崛起、覆灭的故事。在此期间,作者在洪哥名下的公司工作,通过对核心人物的采访记录下这篇故事。故事从文革刚刚结束时开始讲述,描写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现状,以及整个社会底层结构的混乱状况。洪哥及其团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和发展,黑帮成员的生存方式也由打架争夺地盘的“江湖气”转变为通过包工队、施工队等形式成立集团,垄断区域内生意,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全文虽然以黑社会团体发展为主线,实际上讲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过程。

 

  文字带给人们的感受与声音、图像不同,它可以被赋予无限想象力。我们在阅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调动自己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而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机器,只有不断地运作才不会生锈,而阅读就是大脑这一机器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