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民商法专业研究生召开疫情期间第四次线上读书会

  2020年4月9日下午3点,2018级和2019级部分民商法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本学期疫情期间的第四次线上读书会。这次读书会仍以同学们对近两周所读书籍进行分享为主要内容,之后大家还一起交流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学习状态。

 

 

  2018级法学硕士李欣蔚同学近期阅读了梁慧星教授的《裁判的方法》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并主要对《裁判的方法》进行了分享。《裁判的方法》是根据梁慧星教授在法官培训班的讲稿整理而成,主要阐述民法解释学的方法,包括民法解释学概述、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和利益衡量五章,为法官的实务操作提供指引和帮助。梁教授主要探讨的是法官如何运用三段论的逻辑公式来认定事实,如何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应对三种“找法”可能,即有法律规定时,对找到的条文进行法律解释;没有法律规则时,由法官创设规则(即漏洞补充);遇到不确定概念时,结合本案事实把不确定概念具体化(即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第一种情况下的解释,又称为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了十种方法: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这些方法不仅让我们学习如何“找法”,更让我们在面对法条的时候,能立体地、深入地、全面地学懂弄通做实,能把法律和实际生活、学说理论、域外智慧等结合起来,从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2018级法律硕士刘娅楠同学近期阅读了于静的《比较家庭法》和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此次主要分享了《动物农场》一书。这本书讲的是英国一处庄园农场的动物,不堪忍受农场主琼斯先生的虐待,趁琼斯先生喝醉奋起造反的寓言故事。在动物革命成功后,其中比较聪明的猪们成为了动物庄园的领袖动物,制定了“七诫”来保障动物们的权利。但是,随后的日子里,猪们开始违反七诫规定,甚至修改七诫内容,一头名为拿破仑的猪通过驯服猎犬作为警卫在不断屠杀反对者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严。最讽刺的是在最后,拿破仑邀请人来参加晚宴,其他趴在窗子外的动物都完全分不清谁是猪谁是人了。这本书中描述的是一场动物革命,但是它反映出的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如果革命成功后的统治者失去民主监督、践踏法律权威,那很有可能忘记初心、走向反面,因此我们需要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人为学的初衷。

 

  2019级法学硕士成珊同学近期阅读了翟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此次主要分享了《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这本书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家采访了500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幸存者,揭开切尔诺贝利的灾难的内幕与真相。这本书传承了俄罗斯文学“苦难”的主题,讲述了“平凡人的正义”。正如作家李海鹏所言,“这个世界需要少数精英守住道德天花板,更需要大多数守住人性底线。”一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刻,维持住了他自己的生活,他没有崩溃;他即便是怀疑却也义无反顾地说了他所认为的真相。这样的人,哪管他是农民、清理工、洗衣工、开拖拉机的司机,还是医务人员、核电站的工作者、物理学家、历史学家、记者,都是可敬的人。这让我想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仅医务工作者,还有坚守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志愿者,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2019级法学硕士杨恬同学近期阅读了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和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并主要分享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是以监狱为背景,表达的主题是被关在牢房里的囚犯不仅不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反而是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人”。这就是书中的主角“安迪”,一开始主人公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种逆来顺受的形象,但是后来的故事情节表明并非如此。监狱里的生活是黑暗的,但是并没有磨灭他要坚定地活下去并重获自由的信念。他相信自己不属于这里,因此面对环境的巨变,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他利用自己银行家的职业特性和睿智的头脑,给州政府写信,要求增加监狱的图书馆资金,让其他囚犯也享受了更好的监狱生活。安迪就像是一只关不住的鸟儿,他用超越常人的毅力在心中保留着对自由的向往,因为对安迪而言,有一种东西即使是再坚固的牢房也关不住的,那就是希望。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一样,虽然身体是自由的,心灵却受到了束缚,忘记了自己曾经心中的那份希望和自由,心是灵魂的核心,主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因此没有什么比丧失心灵自由更可怕。在世俗的生活中,希望我们也一定要保持着内心的清醒与心灵的自由。

 

  2019级法律硕士张晨同学近期阅读了刘星教授的《法律是什么》和余华的《第七天》,此次主要分享了余华的《第七天》。作者之前的文章都是写生前的故事,这次选择了一个死后的角度。以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杨飞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主人公杨飞是主环,先写杨飞的故事,然后引出他的妻子李青,以及李青的后夫;从杨飞引出他的养父杨金彪和生父母一家;在杨飞死后遇见的鼠妹和武超;儿时给他喂奶亲似养母的李月珍以及他死后身后跟的二十七个婴儿等。都是以杨飞为主环引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个人仿佛并没有后悔死的可惜,有时自己会忍不住思考有钱买墓地的那些人是怎么生活的,会不会更好?慢慢读到后面,发现这个世界的人们看似贫穷,实际富有,他们拥有太多现实世界的人们没有的东西,这个世界善良、平等、和谐、不分贫贱与富贵、没有悲伤与仇恨。人人生而没得到平等,在那个世界,却做到了人人死而平等。“那是什么地方?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最后的两句话,给人深刻的回味。

 

  2019级法律硕士卓志旭同学近期读阅了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孽子》和简嫃的《颜胭脂盆地》,并主要分享了《孽子》,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同性恋为题材,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本书开篇便指出,像主人公李青一样的同性恋为社会所不容,他们出生便伴随着恶毒的诅咒,只能在“黑暗的王国中”报团取暖。在本书第三章,主角一行人也曾挣扎着反抗,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安乐乡”——一个名叫“安乐乡”的小酒馆。然而他们同性恋的身份被记者揭发后,在社会舆论的压迫之下,主角心中的“安乐乡”与这个酒馆一起倒塌了。

 

  读书会就像是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一把螺丝刀,时刻拧紧我们这颗在家学习就会松懈的螺丝。每周读书的习惯虽使我们无法在学校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却仍能保持使自己的头脑保持着思考的良好状态。